九一八

作者:齐邦媛
朗诵:张冰心
配乐制作:杨银安
图文编辑:荔非苔
合作发布:雅诵网

回忆录:《巨流河》(节选)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一夜之间占据沈阳,制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 “九一八事变”。此时的东北大地,铁路、公路、电讯全部被日军切断,消息隔绝如铁幕落下。我父亲齐世英在南京听闻噩耗,深知东北已沦为俎上鱼肉,毅然决定秘密返回沦陷区,组织抗日力量。

他化名赵姓商人,经日本神户转道俄国海参崴,历经月余抵达哈尔滨。在白俄旅馆的密室中,他与徐箴、臧启芳等地下工作者会面,得知辽宁几乎全境沦陷,唯有荆可独、石坚等人以文官身份掩护发展义勇军。吉林方面,韩清沦、盖文华领导的义勇军曾在长春血战一月,终因弹尽粮绝失败,盖文华等八人被日军枭首示众,头颅高悬城楼。

父亲冒险北上黑龙江,在海伦会见马占山、苏炳文等义勇军领袖。他目睹这些铁血男儿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仅凭猎枪、土炮与日军周旋,补给断绝时甚至以树皮充饥。马占山握着父亲的手哽咽道:“中央远在天边,我们守土有责,只能以血肉之躯筑长城!” 然而日军机械化部队的碾压下,义勇军伤亡惨重,父亲此行唯一的成果,是劝服他们保存火种,避免无谓牺牲。

这场事变彻底改变了我家的命运。母亲裴毓贞在沈阳的娘家从此音讯断绝,她常常对着窗外出神:“松花江上的冰该化了吧?” 年幼的我不懂家国之痛,却记得父亲每次回家都带着冻伤,棉袍上凝结的冰碴在炉火前融化,滴成一片暗褐色的血渍。他辞去中央职务,全身心投入东北中山中学的创办,将数千流亡学生视为 “收复东北的种子”。每年九一八,全校师生面向北方高唱《流亡三部曲》,歌声穿透重庆浓雾,惊起寒鸦数点。

父亲书房的地图上,东北三省被红笔重重圈住,旁边批注着《后出师表》的句子:“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些浸透血泪的文字,成为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艺术家简介
齐邦媛
齐邦媛 (作者)

齐邦媛(1924年2月19日—2024年3月28日),女,辽宁铁岭人,台湾地区以及国民党政界人士齐世英长女。著有《最后的黄埔》《一生中的一天》《巨流河》等作品。

雅诵指数:热度 [2],亮度 [2],密度 [1]
张冰心
张冰心 (朗诵者)

张冰心,齐齐哈尔市朗诵家协会会员,齐市富区朗诵家协会副主席。民进会会员,中学音乐教师,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感染学生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引导学生终身喜爱音乐的兴趣。夜空因繁星而美丽,清晨因旭日而多彩,温暖的声音、质朴的文字让您领略不一样的美。

雅诵指数:热度 [28.7万],亮度 [8978],密度 [32]
杨银安
杨银安 (配乐制作)

杨银安,原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事音乐工作50余年。1999年,配乐散文作品《蝴蝶的忏悔》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录音师协会,广播节目技术质量评比三等奖。2019年12月在“朗诵网”发表《杨银安朗诵配乐作品集》深受广大网友喜爱。

雅诵指数:热度 [207.2万],亮度 [5006],密度 [414]
我要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