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望舒
朗诵:郎郎乾坤
制作:Lotus
结尾曲:Lotus
《雨巷》赏析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发表于1928年,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这一场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雨巷的悠长与寂寥象征着人生的漫长与孤独,而“我”的独自彳亍则是对这种孤独感的深刻体现。
诗中的“丁香姑娘”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化身,她美丽、芬芳,却又带着愁怨。这一形象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又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诗中的“丁香姑娘”不仅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和忧愁,还在雨中哀怨、彷徨。这种愁怨与哀怨的交织,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作者在诗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如“雨巷”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坎坷,“丁香姑娘”则代表着诗人心中那份纯真、美好而又遥不可及的理想。这些象征意象的巧妙运用,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戴望舒在《雨巷》中注重诗歌的音乐性,通过巧妙的押韵、节奏和语调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总体布局较为匀称,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艺术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诗中的“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相互叠加、融合,形成了一个充满抒情色彩和象征意味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诗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深沉表达是《雨巷》的一大艺术特色。诗中的“我”和“丁香姑娘”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色彩,既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哀愁。
艺术家简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雁过留声,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