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佚名
朗诵:刘峰屹
配乐制作:杨银安
图文编辑:荔非苔
合作发布:雅诵网
“配乐诗人”2025年母亲节作品选
- 散文《母亲(节选)》| 作者:梁晓声 | 朗诵:峻岭
- 散文《妈妈的马灯》| 作者:佚名:朗诵:长清
- 散文《荷包蛋的光晕》| 作者:佚名:朗诵:仲典
- 散文《永恒的母亲》| 作者:三毛 | 朗诵:郭丹
- 散文《村口的老槐树》| 作者:佚名:朗诵:刘峰屹
村口的老槐树
村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细碎的白花簌簌落在母亲肩头。她总说这棵树和我同岁,当年种下时不过手腕粗,如今已亭亭如盖。
记忆里的母亲永远在忙碌。天未亮就起身揉面蒸馍,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细长。我伏在案板边偷吃面剂子,她抬手要打,却轻轻落在我头上:”小馋猫,面没发好要拉肚子的。” 那时她的手还丰润,能把毛线团织成彩虹,却在某个清晨突然变得粗糙 —— 那年我考上县城中学,她连夜赶制厚棉袄,针脚细密得能锁住整个寒冬。
最难忘那个雪夜。我高烧不退,母亲背着我翻山越岭去诊所。积雪没过膝盖,她的布鞋早已湿透,却把唯一的围巾裹在我头上。诊所亮灯的瞬间,我看见她鬓角的霜花比雪还白。后来她咳了整月,却笑着说:”雪天路滑,摔了两跤而已。”
去年深秋回家,远远又望见槐树下的身影。母亲佝偻着背,怀里抱着新摘的柿子,在暮色里站成剪影。她的蓝布衫被风鼓起,像片单薄的树叶。我接过柿子时,触到她掌心的裂口,那是年轻时在砖厂搬砖留下的印记,如今又添了新的裂痕 —— 为了给我带孙子,她在城里日夜操劳。
“妈,跟我去城里住吧。” 我劝过无数次。她总说:”树挪死,人挪活,我这把老骨头就守着槐树了。” 可每当我要走,她又悄悄往行李箱塞晒干的槐花、腌好的梅干,仿佛要把整个村庄的牵挂都装进去。
如今站在槐树下,看母亲的白发与槐花交织,终于懂得:母爱是村口永远亮着的灯,是行李中永远多出来的重量,是岁月长河里永不褪色的守望。
艺术家简介
刘强,字峰屹,60年生人。资深企业管理岗位多年。1994年,“双发杯”第三届全国普通话广播朗诵大赛获得辽宁赛区金奖第二名;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专题部、沈阳经济广播、沈阳交通广播、辽宁商业信息广播等电台节目主持人、记者;辽宁电视台原译制部配音演员;多年从事主持人、有声作品演播的教材编纂及教育和训练。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配乐诗人》特邀嘉宾。
雁过留声,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