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Ocean
朗诵:刘峰屹
配乐制作:杨银安
图文编辑:荔非苔
合作发布:雅诵网
所有艺术的尽头是悲悯(节选)
2025年春晚,王菲那干净纯粹的嗓音,如轻柔云烟,似清澈清泉,将《世界赠予我的》缓缓送入人们心底。这首歌没有复杂结构与繁琐编曲,却以质朴深邃的笔触,唤起众人的人生经历。歌词简单,似平静诉说,又像低声安慰,勾勒出人世间的种种瞬间:有喜悦悲伤,有拥有失去,有风花雪月,也有风霜雨雪。听完,我心底浮现一句话:“所有艺术的尽头是悲悯。”
悲悯,是对世界与人深刻的理解。它不同于同情与怜悯,而是一种平静的注视,是历经世事无常后的温柔。真正的艺术,最终总会回归到悲悯。人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层薄雾,能看到彼此轮廓,却难以触摸内心。而艺术,就是这雾中的光,让我们看到、听见那些平常难以察觉的东西。
王菲歌中唱道:“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这普通的句子,却总能让人鼻酸。因为每个人都有过类似时刻:夜晚独自发烧,蜷缩在被子里;考试失利,不敢回家;爱人离去,感觉风都是冷的。世界给予我们各种经历,好与坏、温柔与残酷并存,但我们仍要带着一切前行。那些艰难时刻,我们渴望的只是一句“我懂”。有人收获掌声,有人遭遇孤独;有人绽放烟花,有人追逐晚风;有人拥有星空,有人借取时光。而这所有的喜怒哀乐,在王菲的歌声里都化为理解、温柔与悲悯。
好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种声音。它不会空许“事情会好起来”的诺言,也不会给予虚假希望,却能让你明白,世上有人和你有过同样的痛苦、迷茫与不知所措。它虽不给解药,却愿陪你在长夜里等待天亮。
在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悲悯无处不在。
《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在钟楼上敲响最后一记钟声,那沉闷回响无人不知,可他内心的孤独却无人听见。雨果描写他的驼背、畸形,写他伸出又垂下的手,这姿态恰似每一个渴望被理解却不知如何表达的人。在卡西莫多身上,我们看到被世界遗弃者的痛苦,也看到他对美与爱的执着。雨果的文字不是简单的悲剧叙述,而是让读者明白,世界光明与阴影同在,被命运抛弃者往往情感深沉。
梵高的画布上满是炽热孤独的灵魂。他用疯狂笔触描绘夜空、麦田、向日葵,也刻画贫苦农民与劳作者。《吃土豆的人》中人物的皱纹与粗糙手指尽显辛劳困顿,而梵高以平等的悲悯目光注视着这一切。他用粗粝笔触,因为他深知这就是世界的本真。他的画里透着疼惜,如同夜里轻柔的拍肩。他在信中说:“我想用画笔描绘那些没人注意到的平凡生活。”这种悲悯,让他的画作至今触动人心。
《百年孤独》里,马孔多小镇被时间吞噬,奥雷里亚诺在风暴中读完羊皮卷,那一刻他明白一生早已注定,一切皆被世界收录。马尔克斯讲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控诉与哭喊,只有静默的理解。
音乐中,肖邦的夜曲、贝多芬的《悲怆》、宫崎骏电影的配乐……这些旋律诉说着无法言说的情感,有个人孤独,也有全人类的惆怅与希望。正如村上春树所言:“当暴风雨过去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但当你穿过那场暴风雨时,你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音乐、文学、绘画,便是暴风雨中的光。
真正的悲悯,是深刻且克制的温柔。它看到世界的荒凉,却依然相信人心的温暖。
如今,世界变化迅速,生活匆忙,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生怕落后、停下。然而,有些东西不会被时间带走。我们仍会在深夜被老歌唱哭,在影院为素未谋面的角色流泪,在博物馆对着一幅画沉思良久。我们依然会被悲悯打动,因为人心不变,痛苦、遗憾、失去不会消失。而艺术能将这些情绪碎片收集,放进故事、歌曲、画作里,让无法言说的情感有了出口。
艺术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深刻的共鸣。当我们历经种种,最后留在心里的,是克制的温柔与安静的理解。这就是艺术深层的力量,是人文关怀,是对世界、生命、众生的慈悲。伟大的艺术,让人感受理解、安慰与拯救。这种悲悯,是与世界温柔相拥,在无常中找到超越苦痛的力量。
世界赠予我们风霜雨雪,也赠予我们光;
艺术赠予我们悲欢离合,也赠予我们悲悯。
艺术家简介
刘强,字峰屹。1994年,“双发杯”第三届全国普通话广播朗诵大赛辽宁赛区金奖第二名;省市主流电台直播节目主持人、记者;原辽宁电视台译制部配音演员。多年从事主持人、有声作品演播的教材编纂及教育和训练。
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配乐诗人」策划团队核心成员、特邀诵读嘉宾。2024年2月6日,入围沈阳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盛京大剧院与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共同举办的,第118期惠民艺术讲堂央华年度大戏中文版舞台剧《悲惨世界》剧本朗读分享会汉语五人组。并于3月2日成功登台歌剧厅献艺。
雁过留声,写下您的评论: